博文 [bó wén]
1. 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。”后以“博文”指通晓古代文献。
3. 谓冗长的言辞。
博文 引证解释
⒈ 后以“博文”指通晓古代文献。
引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君子博学於文,约之以礼。”
汉 赵岐 《孟子题辞》:“诸经通议,得引《孟子》以明事,谓之博文。”
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他如博文者,即约礼之功。”
清 恽敬 《读孟子二》:“孔子 之教,曰博文、曰约礼、曰博学之、审问之、慎思之、明辨之、篤行之。”
⒉ 谓冗长的言辞。
引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径省其辞,则不知而屈之;汎滥博文,则多而久之。”
司马贞 索隐:“谓人主志在简要,而説者务於浮辞汎滥,博涉文华。”
张守节 正义:“博文,广言句也。”
博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- 1.
伊藤氏释义:伊藤博文。 曾任日本首相,执政期间曾发动侵华战争。戊戌政变时正在华访问,以探明中国政局。
- 2.
博文释义:⒈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君子博学於文,约之以礼。 ”后以“博文”指通晓古代文献。⒉谓冗长的言辞。
- 3.
博约释义:⒈指文章内容广博,言简意明。《文选·陆机<文赋>》:“铭博约而温润,箴顿挫而清壮。”李善 注:“博约,谓事博文约也。”明 沉鲸《双珠记·师徒传习》:“连年请 冯先生 在家教习举业,喜得功深博约,理极精微,从此奋发,取青紫如拾芥。”⒉广求学问,恪守礼法。宋 梅尧臣《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》:“次第极言笑,左右排图书,终日欣博约,贬异正则扶。”明 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《论语》之博约,《孟子》之尽心知性,皆有所证据。”陈去病《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》诗之三:“循循知善诱,博约能折中。”参见“博文约礼”。
- 4.
反脣相稽释义:受到指责而反过来与对方计较。汉 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妇姑不相説,则反脣而相稽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吕无病》:“语侵妇,妇反脣相稽。”亦作“反唇相稽”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三回:“小主人駡了他,他又反唇相稽。”茅盾《子夜》六:“可是 范博文 竟不反唇相稽,只把身子闪开。”
- 5.
泛滥博文释义:泛滥:太宽泛;博文:文句繁多。内容太宽泛,语句繁多。
- 6.
约礼释义:⒈用礼约束自己。语本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君子博学於文,约之以礼。”清 恽敬《读<孟子>二》:“孔子 之教,曰博文,曰约礼,曰博学之、审问之、慎思之、明辨之、篤行之。”⒉简化礼制。《资治通鉴·汉安帝建光元年》:“孝文 定约礼之制,光武皇帝 絶告寧之典,貽则万世,诚不可改。”
- 7.
谈宴释义:⒈犹谈讌。 唐 柳宗元《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》:“陟万 年令,丛剧辨肃,谈宴终日,人视之若居冗官然。”⒉亦作“谈燕”。谓边宴饮边叙谈。三国 魏 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契阔谈讌,心念旧恩。”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中·齐澣》:“与 澣 皆朝廷旧德,既废居家巷,每园林行乐,则杖屨相过,谈讌终日。”宋 范仲淹《与朱氏书》:“相国下车,赖长者博文多识,可日奉谈燕。”
- 8.
贞婉释义:坚贞柔顺。 《晋书·列女传·愍怀太子妃王氏》:“太尉 衍 女也。字 惠风。贞婉有志节。”北周 庾信《伯母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》:“非夫博文达礼、贞婉听从者,孰能与於此乎。”《辽史·列女传·耶律术者妻萧氏》:“年十八,归 术者。谨裕贞婉,娣姒推尊之。”
- 9.
贵爵释义:⒈高贵的爵位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雕雕焉县贵爵重赏於其前,县明刑大辱於其后,虽欲无化,能乎哉?”唐 房千里《知道》:“世所以为达者,贵爵,富禄,威刑不胜其用,珠玉不胜其计,耳热声,口飫味,目厌色,斯所谓常情之大欲也。”清 查慎行《题<三娘子图>诗叙》:“十七年间,三封贵爵,贡市之不渝,多有力焉。”⒉尊称有爵号者。蔡东藩《清史通俗演义》第十二回:“多尔衮 道:‘説来也是可恨。我到此地,即为贵爵报仇雪恨而来。’”汤志钧《戊戌变法人物传稿·伊藤博文》:“德宗 曰:‘久闻贵爵大名,今日不图竟得相见,诚属快慰之至。’
- 10.
赡学释义:⒈博学。南朝 宋 鲍照《河清颂》:“鉅生大年,赡学渊闻。”唐 澄观《<华严经>疏钞悬谈》卷二五:“博文赡学,通诵一亿偈经。”⒉资助办学。宋 洪适《荆门军奏便民五事状》:“缘本军并无承平案牘,即不见得旧管赡学钱粮之数,兼并无寺观絶产可充赡学。”叶德辉《书林清话·元时官刻书由下陈请》:“元 时官刻之书,多由中书省行 江 浙 等路有钱粮学校赡学田款内开支。”
- 11.
輼辌释义:即輼輬车。《汉书·孔光传》:“公卿百官会弔送葬。载以乘舆輼輬及副各一乘。”《北史·后妃传上·西魏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》:“当会横桥北,后梓宫先至 鹿苑,帝輼輬后来,将就次所,轨折不进。”章炳麟《吊伊藤博文赋》:“虽铭功於壶鑑兮,亦貽臭於輼輬。”参见“輼輬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