蕉叶 [jiāo yè]
1. 芭蕉叶。
3. 浅底的酒杯。
蕉叶 引证解释
⒈ 芭蕉叶。
引北周 庾信 《奉和夏日应令》:“衫含蕉叶气,扇动竹花凉。”
宋 杨万里 《秋雨叹十解》诗之三:“蕉叶半黄荷叶碧,两家秋雨一家声。”
清 张潮 《补花底拾遗》卷一:“夏月以蕉叶代簟卧。”
⒉ 浅底的酒杯。
引胡仔 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·回仙》引 宋 陆元光 《回仙录》:“饮器中,惟钟鼎为大,屈巵螺杯次之,而梨花蕉叶最小。”
宋 陈造 《雪夜与师是棋次前韵》:“掀髯得一笑,为汝倒蕉叶。”
清 冒襄 《影梅庵忆语》卷二:“姬能饮,自入吾门,见余量不胜蕉叶,遂罢饮。”
国语词典
蕉叶 [jiāo yè]
⒈ 芭蕉叶。
引北周·庾信〈奉和夏日应令〉诗:「衫含蕉叶气,扇动竹花凉。」
宋·杨万里〈秋雨叹十解〉诗:「蕉叶半黄荷叶碧,两家秋雨一家声。」
⒉ 浅底的小酒杯。
引宋·苏轼〈望江南·春已老〉词:「曲水浪低蕉叶稳,舞云风软纻罗轻。」
宋·陈造〈雪夜与师是棋次前韵〉:「掀髯得一笑,为汝倒蕉叶。」
蕉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- 1.
分鹿释义:⒈《列子·周穆王》谓:郑人有薪于野者,毙奔鹿而藏诸隍中,覆以蕉叶。俄而忘其藏处,遂以为梦。而沿途诵其事。傍人有闻者,因其言而取之。薪者是夜真梦藏鹿之处及得鹿之人。次日晨按所梦往索,及涉讼。士师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。后因以“分鹿”喻将真作梦,将梦作真,错乱颠倒。⒉犹逐鹿。谓国家政权瓦解之时,群雄乘机起而争夺天下。
- 2.
升堂释义:⒈登上厅堂。 唐 韩愈《山石》诗:“昇堂坐阶新雨足,芭蕉叶大支子肥。”⒉旧谓官吏登堂理事为“昇堂”。清 翟灏《通俗编·居处》:“《定命録》:张文瓘 少时,曾有人相之云:‘当为相,然不得堂食。’及在此位,每昇堂欲食,即腹胀痛。按,凡州县临厅事,今皆谓之昇堂。”⒊登上厅堂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:“皆由其阶,阶下揖,升堂揖。”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摄齐升堂,鞠躬如也,屏气似不息者。”唐 顾况《公子行》:“入门不肯自升堂,美人扶踏金阶月。”清 叶廷琯《鸥波渔话》卷六:“升堂拜遗像,入室读其书。”⒋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。
- 3.
复蕉寻鹿释义:复:遮盖;蕉:同“樵”,柴。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。成语故事:从前郑国人在野外砍柴,看到一只受伤的鹿跑过来,就把鹿打死,担心猎人追来,就把死鹿藏在一条小沟里,顺便砍了一些蕉叶覆盖。天黑了,他想找到死鹿扛回家,可惜怎么也找不到。于是他只好放弃,就当作自己做了同样的梦罢了。
- 4.
扇子仙释义:芭蕉叶的美称。
- 5.
狂醉释义:大醉。 唐 韩偓《访同年虞部李郎中》诗:“地罏貰酒成狂醉,更觉襟怀得丧齐。”南唐 李中《献乔侍郎》诗:“静吟穷野景,狂醉养天真。”宋 柳永《金蕉叶》词:“金蕉叶泛金波齐,未更阑、已尽狂醉。”
- 6.
竹香肉释义:是川滇地区以竹代锅,以竹节裹入鲜肉,然后以粽叶或芭蕉叶封口所制成的一道美味佳肴。
- 7.
芭蕉扇释义:葵扇的俗称。用蒲葵叶子(不是芭蕉叶子)做的扇子。
- 8.
蕉书释义:以芭蕉叶代纸作书。
- 9.
蕉叶释义:⒈芭蕉叶。⒉浅底的酒杯。
- 10.
蕉叶白释义:端州 砚石的一种花纹。 产于 广东 肇庆 羚羊峡 北岸坑。石质坚润,色青,纹理间有纯白片如蕉叶者,故名。用此石制成的砚,亦名“蕉叶白”,为端砚的一种。
- 11.
蕉叶覆鹿释义:春秋 时,郑国 樵夫打死一只鹿,怕被别人看见,就把它藏在坑中,盖上蕉叶,后来他去取鹿时,忘了所藏的地方,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。后以“蕉叶覆鹿”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。
- 12.
蕉扇释义:用芭蕉叶制成的扇子。
- 13.
蕉白释义:见“蕉叶白”。
- 14.
金蕉释义:⒈见“金蕉叶”。 ⒉借指酒。
- 15.
鬼罗襦释义:芭蕉叶的别名。
- 16.
鹿梦释义:据《列子·周穆王》载,春秋 时,郑国 樵夫打死一只鹿,怕被别人看见,就把它藏在坑中,盖上蕉叶,后来他去取鹿时,忘了所藏的地方,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。 后以“鹿梦”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。清 钱学纶《语新》卷下:“﹝ 李遇滨 ﹞北上考得教习,行将就选,一旦中寒卒死於道,向日夫荣妻贵之冀,竟同鹿梦。”蔡寅《瞻园次渐庵韵》:“一代园林归鹿梦,百年风月付鹃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