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 蓑笠 蓑笠的意思
suō

蓑笠

简体蓑笠
繁体
拼音suō lì
注音ㄙㄨㄛ ㄌㄧˋ
结构AB式
字数2字词语

拆字解意

suō,(1) 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。【组词】:蓑衣。蓑笠。(2) 用草覆盖。

lì,(1)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。【例句】:斗(dǒu )笠。竹笠。草笠。(2)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。【组词】:笠盖。笠覆。

基本含义

指戴着蓑衣、戴着草帽,形容农民劳作的模样。也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形象或者工作状态。

蓑笠的意思

蓑笠 [suō lì]

1. 蓑衣和笠帽。

蓑笠 引证解释

⒈ 蓑衣与笠帽。

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道车载朝服,稾车载蓑笠。”
郑玄 注:“蓑笠,备雨服。”
《后汉书·蔡邕传下》:“故当其有事也,则蓑笠并载。”
清 唐甄 《潜书·明鉴》:“茅舍无恙,然后寳位可居;蓑笠无失,然后衮冕可服。”


国语词典

蓑笠 [suō lì]

⒈ 蓑衣与箬帽。

唐·柳宗元〈江雪〉诗:「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」


蓑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
    • 1.
      吴牛释义:吴 地的水牛。唐 刘商《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》诗:“身骑 吴 牛不畏虎,手提蓑笠欺风雨。”宋 陆游《秋怀》诗:“典琴沽市酿,卖剑买 吴 牛。”清 陈维崧《减字木兰花·酷暑马上口占》词:“阳乌酣战,身似 吴 牛偏易喘。”参见“吴牛喘月”。
    • 2.
      棕榈释义:常绿乔木。干高而直,外被棕皮,不分枝,叶大,集生于干顶。中国秦岭以南有栽培。树干可供建筑用材,棕皮能制绳索、毛刷、床垫、蓑笠等。
    • 3.
      椶榈释义:⒈亦作“棕櫚”。常绿乔木。干直立,呈圆柱形,不分枝,为叶鞘形成的棕衣所包。叶大,集生干顶,掌状深裂,裂片呈披针形。花黄色,核果长圆形。棕衣可制绳索、毛刷、地毯、床垫、蓑笠等。树干可作器具和建筑材料。⒉指棕衣或棕毛。⒊元上都别殿名。
    • 4.
      江雪释义:诗篇名。 唐代柳宗元作。全文为: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诗在空旷凄清的背景下突出孤独的渔翁形象,意境寥廓高远,寄寓了作者自身傲世独立的形象,历来被人传诵。
    • 5.
      莎笠释义:即蓑笠。莎,通“簔”。

蓑笠(suoli)近音词(最多显示15个)

蓑笠是什么意思 蓑笠读音 怎么读 蓑笠,拼音是suō lì,蓑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蓑笠造句子